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3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3篇

2023-05-09 19:42: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3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1

  我想从今天开始阅读一系列的课程标准。今天先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始。

  前几天,轰轰烈烈的“新课标”终于出现了,我也是很快地发给我的好友还有我的同事。我先打印了《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其它的课程标准的前三十页。

  前几天也是想着写一写,但是还是懒了,现在拿起来下定决心,每天看一点,写一些心得。

  什么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什么是“培根铸魂”呢?我想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根本性的培养。培养什么?培养孩子们的根基——价值观念、身体素养、情感信念、道德理想等。

  “培”和“铸”本就是两个动词,而且这两个动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具有力量性的措施。所以“培根铸魂”是具有倾向性的。

  其次才是“启智增慧”。那什么是“启智增慧”呢?“智慧”一是指聪明才智,二是指生命个体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智慧,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

  我们常听到的“般若”一词便是智慧。智慧与智力不同,智慧表达的是智力器官的综合终极功能,与"形而上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则谓"形而下之器",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

  所以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侧重智力的教育,而非智慧。那么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教学应该怎么做。我在智慧和智力上做一个简单的区分,智慧是对综合素养的培训,智力是对习题能力的提升。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的解释可能有一些断章取义,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道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出现,表面上是哲学,这种哲学是一种高屋建瓴的统帅。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出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信仰。我们的孩子不应该信仰马克思吗?不用改信仰共产党吗?

  “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句话应该体现着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中国和中华民族有区分吗?我们日常表达的中国就是中华民族。在严格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没有政权限制的含义,无关朝代,政权,而中国是一个具有政权界定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将传统文化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还应该将我们的国家文化传递出去。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国家是什么立场我们就是什么立场。

  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是什么?我想最简单的就是国家政策。我们教育应该是一个播种机,我们应该向孩子们播撒党的光辉与国家的光芒。

  其实在这里面我们应该理解出来,这几个体现中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是在最后。我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先将民族的传递给孩子们,再传递其它。

  在前言的第二段,体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什么,我想还是前面的一句话——国家立场——国家的思想和国家的法度。

  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这一句,应该是因为矛盾的转变,我们现在的矛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好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修订呢?不只是时间节点的问题还有社会现状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我一直在猜测课标的升级是为什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为谁培养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2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这部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初读课程标准,时隔十一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初读新课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22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课程指引下,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心得体会篇3

  进行完本次新课标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我深刻领悟到,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和学生的思考形成共鸣。正如古人所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要想形成共鸣,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再怎么引导,也是劳而无功。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

  其定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一定的误区。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倾向于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能力规范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说说写写、读读背背。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这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常常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而且,由于一些人只狭隘地单纯从实用的角度认识汉字书写,认为键盘输入已经可以代替写字,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这一点我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少对写字的练习指导,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因此在这一方面我必须加强并不断提高。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新课标还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本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202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心得 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最新版小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最新版心得体会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