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发言稿 > 文章内容

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3篇)

2022-11-25 08:30:09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3篇)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三改革成效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各机构单位的职能得到细化和明确理顺了上下级工作干系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干系越发清晰顺畅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

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3篇)

篇一: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三改革成效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各机构单位的职能得到细化和明确理顺了上下级工作干系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干系越发清晰顺畅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种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xx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汇报材料

  为加快推进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街道办事处按照《xx县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xx﹞x号)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方案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参照《xx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请求》(模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街道改革方案。认真核对并修改《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名制公示表》,对增、减人员及时在实名制数据库中报送相关业务,托清人员编制底子,确保公示表信息准确无误。二、改革后机构编制设置情况1、党政工作机构(共设置x个办公室,编制xx人)。党政办公室;党建群团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

  办公室。2、事业单位(共设置x个服务中心,编制xx人)。财经服

  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

  三、改革成效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各机构、单位的职能得到细化和明确,理顺了上下级工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公文思享」全国公文写作交流平台

  做全国最专业的公文资料服务平台,各种资料应有尽有,有述职述廉、计划要点、各类讲话以及靓词金句、写作提纲等专题素材,目前已更新各类专刊(范文、素材、讲话汇编、解析)等1200余期,分享范文几万篇,并将持续更新。平台还有专家不定期更新范文解析、写作教学等资源。加入我们就可以享受所有资源。平台紧扣当前热门工作(如民主生活会、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分享相关资料,确保文稿资料的适用性和紧急性。同时我们有专家提供写作咨询、建议参考、文章修改和代写服务等。

  加入方式,微信公众号搜索”公文思享“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到我们,也可以直接添加微信gwsxj123办理会员。

篇二: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机构改革工作汇报材料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芷江侗族自治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芷发200919号文件精神作为全县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乡镇之一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编办的指导下经过乡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现已圆满完成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实现了确立转变乡政府职能理顺县乡事权关系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确保乡镇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目标整个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平稳

  机构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芷江侗族自治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芷发[2009]19号)文件精神,作为全县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乡镇之一,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编办的指导下,经过乡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现已圆满完成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实现了确立转变乡政府职能,理顺县乡事权关系,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确保乡镇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目标,整个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平稳。回顾我乡机构改革工作,现将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良好氛围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势必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必须得到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转变人们的观念,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对改革形成共识,并积极参与改革。在接到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后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改革前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统一思想,每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主要领导逢会必讲改革。同时,对事业单位人员,及早宣传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典型经验,使全乡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二是在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中宣传改革。通过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在宣传上级有关改革的要求和文件精神同时,认真听取基层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建

  议,让他们参与到改革方案及有关具体措施的制定过程中,对他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建议充分采纳,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利益考虑,使他们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三是动员发动,明确任务,营造改革的声势。在深入调研,反复听取意见,充分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乡委、政府及时召开全乡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机关干部、乡属各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会议,营造出改革的声势和良好氛围。

  (二)认真调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心设置改革方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调研工作。为做好此次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禾梨坳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任记任组长、乡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派专人赴麻阳、公坪等地学习调研,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

  二是围绕职能,科学制定改革方案。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在梳理明确乡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的同时,围绕职能的有效履行,设计切合我乡实际的机构方案是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我乡对各原来设置的七站八所事业单位(俗称七站八所)的职能进行认真分析和梳理,本着严格精简的原则,将职能相近的机构和单位进行合并,职能强化的予以加强,职能弱化或丧失的予以撤并,形成初步方案。几经征求意见并多次向县委、政府、县编办汇报、沟通和争取,最终形成了“一办四中心”5个职能机构,即党政办公室(加挂“文明创建办公室”、“信访接待办公室”、“财政所”牌子)、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加挂“劳动和社会保障站”、“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站”两块牌子)、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农业服务中心(加挂“‘舞水’”

  柑桔产业办公室、“烤烟办公室”牌子)、综治维稳服务中心(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从我乡机构改革实施的情况看,上述机构设置方案既严格执行了县委、县政府精简机构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发展及社会事务等工作对机构设置的要求。

  (三)坚持原则,确保改革成效

  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使改革工作取得成效,我乡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设置机构。在成立的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派专人赴外地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县委文件精神和当地实际情况,整合乡属各单位俗称七站八所,将原有的20个站所精简为“一办四中心”5个职能机构,即党政办公室、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综治维稳服务中心。

  二是以服务群众为原则定位职能。为了突出服务,禾梨坳乡对每个中心的职能进行分类整合,如农业服务中心,既综合了原农技、农机、动物防疫、畜牧、水利等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所有部门,又将农村社会化服务五大体系纳入服务中心。同时,重点打造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切实为群众提高各种服务;同时扩展服务职能,将当地的柑桔产业以协会形式纳入服务中心管理,实现“舞水”柑桔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从而实现惠农、支农。

  三是以定岗定员为原则精简人员。面对编制人员问题,禾梨坳乡党政办公室及四个服务中心各设置主任一名,由政党领导兼任,设置副主任1至2名,由各个单位成员自由竞聘产生,工作人员按需要定岗定员,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对于富余人员实行鼓励创业、提前退休等方式妥当安置。如原农技站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1人纳入服务中心参与行政公共服务,其余3人实行分流进行经营创收,既为群众提供了行政管理服务又实现市场化效益。

  (四)有情操作,机构改革工作稳妥有序

  作为全县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单位,我乡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意图,坚持完成编制精简任务毫不动摇,决不留情。但在实施人员分流过程中,做到了耐心细致,有情操作。对于机关公务员的分流实行离岗退养政策,对于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引导动员其从事市场经营、鼓励创业分流。在实施编人员分流过程中,乡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通过谈心等方式逐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做到改革无情,操作有情,使机构改革工作顺利、稳妥、有序推进,到现在无一起上访事件。

  二、主要成效

  (一)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找准,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找准了适合禾梨坳乡的职能定位,所规范的机关职能,体现了乡镇党委政府所要做的工作。例如:农技站技术人员如何利用技术服务百姓,如果实现服务经营两不误;如何

  建设文明社会,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流动人口急剧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如何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所有这些乡镇政府所面临的新的职能,在机构改革中“一办四中心”中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通过改革,乡镇的职能定位更准确,该强化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加强,机构人员编制都得到了有效保障,这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主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快形成

  面对人员整合、管理问题,我乡探索出新的选人用人模式。“一办四中心”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从乡各部门在编在岗人员中整合使用,“一办四中心”各设主任1名,由乡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兼任,按工作需要设置副主任1-2名,由中心工作人员竞聘产生,工作人员按核定的编制和岗位定员。在各中心副主任的产生过程中,竞聘方法把党的干部政策亮给群众,把干部的任职标准和条件交给群众,把对干部的评判权和选举权下放给群众,在比较中鉴别,在竞争中甄选,更直接地体现了群众的意愿。同时,竞聘既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党员干部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也从机制上促使选出的乡镇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科学设置了机构,减少了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

  通过这次改革,本乡事业机构从20个减少到5个,精简了300%。新设立的“一办四中心”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禾梨坳的实际设置的,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办公室主任明确由分管领导兼任,减少了管理层次和环节,对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全乡已初步分流3人,为以后财政负担的有效减轻打下了基础。目前,“一办四中心”均有空编,为下一步调优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留有较大的空间。

  三、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工作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工作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

  一是机构改革模式认同度较底。长期以来,大多数站所都实行上级部门直接管理,和政府联系较少,存在“个人主义”和“山头主义”,乡镇机构后,部分站所的职工存在有事情找上级主管单位,很少和乡党委、政府沟通商量,党委、政府对其领导管理职能不明显。同样,上级主管部门也对于乡镇的五中心也大认同,比如农业局认农技站、经管局只认经管站,特别是在编制上没有得到认同。同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加强是迫不及待的问题。

  二是部分干部职能转变不适应。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已经成为现代乡镇干部的主要职能。新型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现代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对于吃惯了“大锅饭”,一直依赖财政供养的部分事业机关人员,缺乏技术信息,在转为服务型干部中,出现了不适应现象。

  虽然我乡机构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部分问题,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乡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应我乡发展的机构改革之路。

篇三: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农机推广机构改革情况调查汇报材料

  为摸清市县乡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情况,年月13日至16日,组织对我市农机推广机构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推广机构队伍现状据统计调查,市现有县乡农机技术推广机构58个、181人,其中县级9个、69人,乡镇级(含区域站)49个、116人,具体构成情况如下:(一)机构与性质县级机构:9个。即市、市、市、县、县、县、县、县、区农机技术推广站。9个县级机构全部为国家事业单位序列,除市为差额拔款外,其它均为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乡镇机构:49个。其中:(1)区域站:共10个。即市4个,县5个、远安县1个。均在改革中划出了国家事业单位序列,实现以钱养事,财政经费有保障,由当地农业(农机)部门统筹管理。(2)乡镇站:共39个。独立农机推广站没有,推广业务均混设在农技服务中心内。均在改革中被划出国家事业单位序列,实现以钱养事,财政经费部分有保障,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管理。部分乡镇在中心内部设有农机岗位,一般为1人;部分乡镇没有明确农机岗位。(二)人员与编制县级农机推广人员:实有69人,定编73人,在编65人。基本保持稳定,没有进行大的改革变动。乡镇级:机构改革前,全市87个乡镇设有农机站,实有农机推广人员212人,改革后仅49个乡镇有农机公益服务人员112人,具体情况如下:乡镇区域站农机推广人员:实有33人,均没有编制(非国家事业单位),实行人员总量控制。乡镇农(技)机服务中心人员:实有79人(因机构合并,人员没有单列,估算而来),均没有编制(非国家事业单位)。(三)经费保障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均属国家事业单位性质,除市差额定补外,其余8个县市

  1

  区全部为全额拔款单位,经费基本有保障。全市9县市区平均年人员经费2.382万元、工作经费0.41万元、项目经费0.43万元,三项合计3.222万元。

  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经费有一定保障,但每个县市因财力不均,导致经费供给存在差异。就全市而言,用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经费总额为382.7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87.68万元,县级配套195.03万元。如果去除和两个县级派驻制机构,其它县市年经费总额为236.11万元,人均仅2.9万元。

  (四)改革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实行派驻制的县市有:市、县。实行委托服务制的县市区有:市、市、县、县、区。实行招聘制的县市有:远安县、县。二、机构改革情况市县级农机推广机构队伍一直保持基本稳定,没有进行大的改革变动。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队伍经历多次改革,尤其是年月1日省委13号文件下发后,我市乡镇农机推广站均实现了机构变更性质、人员变更身份的改革,各地机构性质和人员构成也是五花八门,无法准确进行归类。但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有的乡镇有机构,但没有编制,财政按“以钱养事”保障全额供给;二是有的乡镇有机构,但没有编制,财政按“以钱养事”和“保稳定”的双向目标实行财政差额供给;三是有的乡镇既没有机构,也没有编制,乡镇农机推广处于空转状态。截止目前,我市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除市、县设置区域站,人财物全部由县农业(农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外,其余县市区都是由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乡镇农业技术报务中心”,退出国家事业编制序列,或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转为企业,或在民政部门登记成为社会团体。原有在编在职人员全部转变了身份,变成了社会人。具体情况如下:市: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前,市按经济流向、农机拥有量、农机作业水平、区域布局等因素设置区域站,全市10个乡镇办事处,设立了5个区域性乡级农机推广管理站,共25人。按照省委关于乡镇配合配套改革的精神,20XX年底将5个区域站改制为企业,有7人病退,现18人从事业编制退出,变“以钱养人”

  2

  为“以钱养事”,5个站分别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由中心与所服务区域内乡镇政府签订农机公益事业承包服务合同,半年一次考核,年终按合同兑现。年,由5个区域站调减为4个。

  县: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县农机管理服务站成建制地转制。即撤销原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民政局注册登记组建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土家族自治县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下设5个工作站(镇2人、采花2人、3人、5人、1人)。14名职工中除采花站1人办理了病退手续外,其余13人全部取消事业编制、退出财政供给,进入社会养老统筹,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人事代理。县财政每年以上年底的工资为基数拨付以钱养事费(含医保费、养老金、失业金),并逐年增加。“农机推广中心”由县农机局统筹管理。县农机局于年初制定考核目标,与“农机推广中心”签订农机推广公益性服务合同,年终由县财政局、农业局、农机局对其进行考核验收。

  远安县:全县乡镇农业(农机)服务机构都被撤消,统一由县农业部门主管,在县级设1个农机服务中心,每年根据公益性服务职能确定2个公益性服务岗位(非事业单位编制,不具体到人),实行“以钱养事”,合同式管理,一签三年。

  区:全区12个乡镇有12个农技服务中心,从事农机管理服务的有16人,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办公,归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中心直接由乡镇政府管理,每年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每月预支70%的工资,30%年底由区农业局考核后兑现。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每年人平4万元,比改制前略有增加。农技(机)人员的国家事业编制已取消。

  县:20XX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原乡镇农机推广管理人员退出了国家事业编制管理序列,脱离财政供养关系,个人档案资料由县人才交流中心代管,农机站干部职工成为社会自然人。政府按照“以钱养事”的要求,根据公益性服务职能,每年给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划拨一定经费,并逐年递增。

  市:自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市乡镇农机推广机构逐渐萎缩,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由1998年的43个编制缩减到20XX年26个。20XX年乡镇实施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改革后,全市9个镇(街办)核定农机技术推广岗位各1人,全市9人,实行“以钱养事”,人员工资、待遇得到保障,但职工待遇相对于全市较低。

  3

  市:全市所辖10个镇处农业服务中心共聘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已于20XX年单位改制,人员转变身份,属于以钱养事的中介服务组织,隶属于民政局管理,与市农业(农机)局是业务指导关系。

  县:全县8个乡镇设置12个农技服务中心,从事农机管理服务的有13人,均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办公,归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中心直接由乡镇政府管理,每年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经费全部由当地财政承担,每年人平经费2.3万元。农技(机)人员退出了国家事业编制。

  县:经历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推广站被撤销,目前基本没有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与乡镇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座谈交流,可以看出当前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所面临的窘境,他们形象地概括为三句话:“说话别口(无机构、无地位),做事别手(缺兵少将、无钱打仗),身份别扭(非干非工、非商非农)”。从他们的言语中流露出更多的是无奈和失落,当前这种运行模式让他们看不到前景,信心全无。(一)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参差不齐,管理不畅。我市乡镇农机推广机构运行只有市和县实行了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派驻制,部门管理和业务工作勉强可以维持,而其它县市“无机构、无编制、无岗位”导致乡镇最基层基本处于“闲、散、瘫”状态。一是混岗、缺岗现象严重。综合配套改革后,绝大多数县市的农机推广管理站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原来的农业各站集中办公,人员打捆使用,专业不对路,待遇不理想,出现了“混岗”。有的农业服务中心并没有设置农机岗位和专职农机人员,使农机推广工作出现“缺岗”。二是县级主管部门管理“难为”。基层站所合并后由乡镇主导管理,作为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感叹“基层无脚、手下无兵、有心无力、鞭长莫及”,从根本上对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缺乏约束力,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业务指导关系,这种局面使得农机主管部门只能停留在“面上引导、口头号召”,农机推广工作严重漂浮、脱节、断层,少数县市的乡镇农机推广管理业务已经陷入停顿状态。三是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缺乏战斗力。历次机构改革,农机都是首要被“裁、

  4

  并”的对象,在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后,基层的同志思想包袱很重,信心全无,无心干事。年长的同志甚至感叹:“干了半辈子农机、跟丢了‘队伍’(没了机构),干了半辈子农机、弄丢了‘行头’(没了身份),干了半辈子农机、迷失了‘方向’(没了信心)”。

  (二)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队伍不稳。一是乡镇农机机构经历数次改革后,农机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绝大多数乡镇实际从事农机工作的只有个把人,工作面宽,工作量大、服务手段落后,使他们开展农机工作力不从心。二是县、乡农机推广队伍普遍存在着知识老化、人才断档的问题。从年龄结构来看,县、乡两级从事农机的技术干部中,45岁以上占70%。从知识结构来看,大学本科学历的仅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人,全市近20年没有引进农机科技人才,出现了“人才荒”。三是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养缺乏规划。长期以来,他们只能“凭经验、靠老本”干事,长期“窝居”农村,对外边的新形势、新信息、新事物、新技术缺乏了解和判断,根据无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三)农机推广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人心不定。虽然每年财政落实了一定的人头经费,除两个县级派驻制的乡镇外,多数乡镇普遍额度较低。对于财力比较弱的县市,从事农机推广的同志在扣除“五金”后,每月现金收入不到1500元。另外,财政只管人头经费,没有工作经费和基本建设投入,便得基层农机机构陷入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作为处于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身份的不确定性、待遇的无保障性,使他们心态浮躁、人心不定,根本无法安心农机工作岗位,更有甚者,稍有机会便会“走人”。四、改革建议从调查情况来看,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主要有三盼:“盼身份恢复、盼经费增加、盼地位提升”。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运行不畅、队伍不稳、人心不定”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此,我们建议。1、理顺机构建制。建议恢复所有乡镇农机推广站机构设置。以“农机推广体系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为原则,在每个乡镇设置农机推广站,

  5

  定性为国家事业单位,明确公益性服务职能,并按照工作职能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

  2、理顺管理体制。建议全部推行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派出制,由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统筹人财物,乡镇人民政府参与事权管理和考核。

  3、明确人员身份。在确定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性质,核定编制,重设岗位后,因岗定人,明确其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全面落实工作生活待遇,以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积极性。

  4、保障经费投入。建议将县乡农机推广机构纳入当地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并逐年加大投入,支持其建设必要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来逐步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建议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农机推广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形成梯级人员结构。每年择优录用大学毕业生充实队伍,定点、定向培养农机后备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建议建立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定期培训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可选派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到农机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或到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另一方面聘请外地知名学者和技术专家来传授先进经验和技术。

  6、创新激励机制。按照“服务‘三农’,效率优先”的原则,要逐步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完善对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制订出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及其量化标准,以此作为其获取报酬、评奖评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要从严落实工资待遇与绩效挂钩制度,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从而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农机推广体系是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技术和新机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的主力军,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体力量,是提高解放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这支队伍的稳定、壮大和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农业的进程,当前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值得关注。

  6


推荐访问:机构改革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对照 机构改革 发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