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地质灾害1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专家介绍,防范地质灾害应采取以下办法: 第一,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把灾害的分布情况摸清楚。国土资源部已对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防范地质灾害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1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专家介绍,防范地质灾害应采取以下办法:
第一,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把灾害的分布情况摸清楚。国土资源部已对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的1640个县进行了地质灾害初步调查,查出了24万个地 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强,且常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的力量就是风化、剥蚀,在重力作用下削高填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和运动。
第二,搬迁避让。避开危险区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泥石流沟口和沟道地区要采取避让。
第三,工程治理。如在上游修建拦挡坝,将泥石流一级一级拦住。或修建跨越工程,在泥石流上方跨越通过;修建排导工程、防护工程等。
第四,群测群防。对于大量搬不走、治不了的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加强群测群防来预防,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关于如何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专家说,主要是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预测当地的降雨量,提前转移。泥石流灾害的临灾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与沟谷的地形 地貌、岩石风化程度、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都有较大关系。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大雨来临之际提前撤离。在灾害还未完全结束时,千万不能返回取东西或查看 损失。
专家说,当务之急是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各级*应通过落实责任制、群测群防和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全体公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2
1、什么是地质灾害?
答: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或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大雨过后会发生地质灾害吗?
答: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因为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3、什么样的雨量易引发地质灾害?
答: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暴雨) 易引发局地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大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4、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自然现象?
答: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2)动、植物异常,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4、地质灾害发生前有哪些自然现象?
答: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以下自然现象:(1)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2)动、植物异常,如蛇挡道,蚯蚓上路乱窜,蚂蚁成群结队携幼搬迁上树,猪、狗、牛、羊、鸡等惶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5、当住宅被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如何避险?
答:(1)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稳定好他们的情绪;(2)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3)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移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6、洪水来临前的防御措施
答:(1)要保持冷静,防止恐惧心理;(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作为防洪的基本思路,要选择登高避难的方式,如基础牢固的屋顶、大树等;(3)利用各种通讯设备发出求救信号,并设法保持联系;(4)洪水围困后,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采取转移行动。
7、我区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什么时间?
答:我区在每年的5月至9月是主汛期,降雨量集中,尤其是暴雨期间,极易产生洪涝灾害,特别是6月中旬至8月底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段。
推荐访问:地质灾害 防范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3篇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1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防御如何进行 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