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菁选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菁选3篇

2025-07-06 17:01:2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3.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菁选3篇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的变化。

  3.运用浏览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语,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中授课老先生和“我”所表现出的可贵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自信第一课》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清每一句话。(指名读,读完之后,校正字音。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钝”“沧”“涕”“菌”“锥”“苛”“诲”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但是认读都有一定难度,在认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菌”不能读成“jǔn”,“苛”不能读成“kě”,“诲”不能读成“huǐ”。“纤”是个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n”。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诲”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冤”字是上下结构,下边是个“兔”字,别丢掉最后一笔“点”。)

  三、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提出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交流解答。

  2.思考:第1小题“快速浏览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个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来,1969年“我”从北京到*当兵;1972年“我”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上学;老先生说明了考试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觉得冤枉是因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气候恶劣,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时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到临床上出现明确地感染征象时才开始用抗生素的话,就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了。老先生只给“我”的分数改过来是因为“我”在高原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确的,还因为“我”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不是因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是权威就放弃自己的观点。)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五、布置作业

  1.写要求回写的生字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再次学文,齐读课题

  二、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朗读,选择重点:

  (第5、8、12、14、17、18自然段)

  本课第5自然段和第12、14、17、18自然段都是具体描写老先生语言的段落,指导朗读这些段落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读第5自然段的时候,要表现出老先生对乱加抗生素做法的不满,读出人物生气的语气。读第12、14这两个自然段的时候,语气要*和,语速适中。读第17、18这两个自然段的时候,要表现现出老先生在修正自己错误的时候,对“我”的肯定、表扬、感谢、支持、教诲,语气诚恳、严肃。

  课文第8自然段是描写“我”陈述自己“冤枉”时所讲的一段话,指导读这段话的时候也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情。“我”虽是在讲冤情,却要用*和的语气来读。因为“我”是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在治疗方案中添加抗生素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讲科学,不是来争分吵架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但是思路很清晰。先讲“我”从*来到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然后讲“我”因为在提出的治疗方案中添加了抗生素,被批评并扣分。接着讲“我”觉得老先生的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的教案2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猜猜和我们人类的生存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学生说: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

  (3)请大家结合自己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请你读读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根据生字、停顿的重要性进行朗读。自己读。齐读。

  (3)还有难读的地方吗?

  (4)学生说:在文章的第一段,标点符号的停顿也很重要。

  (5)最后一小节的停顿。

  课件出示: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4.难读的句子大家读好了,有生字的句子会读吗?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

  (3)自己读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有信心读好这些句子吗?

  (5)学生齐读这些句子。

  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一把普通的钥匙,说明这个“缺水”的地方。

  还是说明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5.分小节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随机地点拨。

  6.文章第一小节和这几个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

  (2)师生交流

  学生:我从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看出来。从期盼这个词语看出来很缺水,现在这个村子的所有人都很期盼。

  师:知道为什么他们期盼下雨天?

  学生: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在水窖里存水,对雨中洗澡有兴趣的同学一起来感受这样的场景。

  (3)课件出示:教师引读

  那时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先是……天空中的"水”

  体会到了吗?再声情并茂地读读这句话。(学生读)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齐读这段文字。(连读三次)

  在我们的感召下,教师引读。

  7.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1)电脑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2)多指名读

  8.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是个缺水的地方、

  (1)学生:母亲说“俄”坏了。

  (2)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9.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1)学生说:一勺水像一条小溪流……教师点评。

  (2)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感受一勺水的力量。教师范读课文

  (3)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你想说哪个词语?

  (4)学生1说:舒服。(请你用舒服的感觉来读读让你最舒服的一句话)

  学生2说:爽,请您用爽的感觉读

  学生3说:“高兴”

  学生4说:“痛快”

  此时的感觉就是……(连续几个词语的大声读,产生这些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10.这篇课文是编者改动后,原文的题目也改过了,你能猜到原文的题目吗?

  (1)学生说:

  (2)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了吗?

  (3)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4)下节课我们将把这个词语带到文中去,读文章,谈感受。

  三、下课

五年级语文第一课的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

  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

  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

  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 )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