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教学设计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生命意义》教学设计3篇

2023-06-17 20:3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背诵重点段。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抒情言志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意义》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生命意义》教学设计3篇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背诵重点段。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抒情言志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抒情言志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熟读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踱着步子()碌碌无为()岔路口()高耸()如茵()栅栏()

  2、收集作者资料,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熟知的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人物。

  学生回答后,引出保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这样告诉我们: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而进行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学生先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作品和作者的有关情况,然后教师补充。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书。十月革命时,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的斗争,右眼失明。25岁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顽强斗争,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2、教师找学生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其他学生仔细听,然后评价指正。

  3、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人物行踪的句子,画出环境描写中表示肃杀气氛和新春气氛的词句。

  4、让学生说说画出的表示人物行踪的词句,然后教师引导着学生明确本文的结构布局。

  四、把握主旨

  让学生说说,读了全文,你感受到主人公保尔怎样的内心世界,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后给出答案,教师引导明确:文章通过对保尔瞻仰烈士公墓的所见所思,一方面表达出他对牺牲的革命烈士深沉的哀思,另一方面,通过对烈士们崇高革命理想的沉思,表达出自己为*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人生态度。)

  五、探究赏析

  1、本文最有特色的是地方就是将景与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主要写了没有生命力和有生命力两种不同的环境,体现两种不同的气氛:一种是肃杀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作用是什么?一种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具体表现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找出来之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后,引导学生明确:

  (1)肃杀:“冷冷清清的”街道监狱“阴森森的” “空寂”的广场小镇的尽头“阴郁而冷清”

  作用:这种气氛渲染,主要突出遭白匪破坏后的萧条冷落,也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2)欣欣向荣,充满生机:“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四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松林轻声地沙沙作响”“墓地周围”是“一圈苍翠的小树”

  作用:展示的是胜利后充满生机的景象,也暗示了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苏维埃的新春。)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来朗读第七自然段,细细品味保尔的这段传世名言的深刻含义。

  教师给出示例,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生命”之前用了副词“最”,可见革命是多么的.珍爱。

  请同学们再从课文中保尔充满哲理性的抒情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学生自己找,然后回答。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显而易见,失去了的生命就再也没有了,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它的价值。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这两个修饰语,表现出一种毫不含糊,不折不扣的信念。)

  3、课文内容比较简短,主人公保尔在去公墓的路上以及在公墓前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涟漪,试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保尔内心活动的句子,体会保尔的心理变化。

  (学生找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如:第七自然段,保尔站在烈士墓前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第七段,能够背诵,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一些**凡凡的人,或工人,或农民,或做小生意的人,他们在为生计忙碌,他们似乎也没有保尔一样的崇高理想,你们说他们是“虚度年华”和“碌碌无为”的吗?

  (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提问,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课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再次感受一下永远的保尔精神,理解生命的意义。

  九、板书设计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3 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

  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

  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其他学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

  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

  师:从这个表格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

  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左向右看,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就越高;从右向左看,答对的题目越少,成绩就越低。

  师: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答对的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反之,答对的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

  师(小结):也就是说,成绩随着答对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也叫做相关联的量。

  师:你能在这两种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数吗?谁能说说在成绩和答对的次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吗?比值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0/1=10、20/2=10、30/3=10、40/4=10……)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怎样,它们的比值不变。

  师: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每题的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吗?

  板书关系式:成绩/答对的题目=每题的分数(一定)

  师: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单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果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们。(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 )和( )两种量。

  2 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 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4 比值实际上表示( ),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关系式)

  师(指着刚刚学习的两个表格):这是我们刚才分析过的两个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最后由学生通过看书,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由此完成概念教学)

  反思: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课堂气氛活跃。

  以往教学此内容时,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仅仅局限于“比值一定”,与后面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教学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因而教学收效不大。此次教学,首先从教学目标上进行修改,增加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即“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1、本班现有学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

  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

  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一辆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些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0∶252.7∶4.56∶10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复习旧知,为新知探究奠定基础。

  揭示

  课题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学生打开数学课本48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探究

  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

  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列表如下:

  竹竿长(m)23...... 影子长(m)69......

  2、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3、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4、教师板书

  3∶2=9∶6

  2∶6=3∶9

  强调:这些都是比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

  5、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1、学生讨论,然后写出比,完成后汇报,并随意找出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试写:

  2:3=6:9

  2:6=3:9

  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

  4、学生小组讨论: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

  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

  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比例的各个项

  1、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

  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

  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

  的内项和外项。加深认识,学以致用。

  五、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2、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4、用下面的四个数组成比例:2,3,4和6(能组几个就组几个)。你能否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若不能,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数,使其能组成比例。2、3、4、5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答题情况。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六、比与比例的区别

  1、a÷b=a:b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叫比值,应用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

  2、比例a:b=c:d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学生自己说出几个不同的比和比例,对比理解。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新知识。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

  两张照片。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40页例3,

  2、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比较这两个比的关系,知道什么叫做比例。

  3、在课本上完成第40页练一练。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3、什么叫做比例?

  二、合作探究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9.6:6。或*/4=9.6/6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交流“练一练”的完成情况。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2、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3、做练习九第7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完成后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提出疑问,总结全课。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2)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3篇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1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均分,*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均分)(板书*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均分和不*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2、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7-78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教学难点:

  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 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 )占( )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 )页;书是 200页,看了( )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 ( )%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3

  一、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我吗?欢迎的话举手表示,感到很高兴,既然欢迎,你在上课时怎样表现?

  二、引入

  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绿树芳草,将我们的家乡装点得秀丽多姿,近几年市*投入更多资金,要把常州建设为美丽的园林城市。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此项工程。

  提问:你觉得市*在选择公司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如实力、服务质量、完成工期、诚信度、公司规模等。

  三、自主探究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经过调查,市*发现有三家公司在资金、工期、诚信度等方面的条件旗鼓相当,所以派人去他们以前的工程现场进行了实施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课件呈现)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看着这组信息,你会选择哪个植树公司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出:只了解成活的棵树这一个数量还不行,还需要知道树苗的总棵树是多少。(板书:成活棵树 总棵树)

  2、查阅资料,同学们需要的数据找到了。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共种树苗5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提问:现在,你会建议市*选择哪个公司呢?(小组讨论,并请一个代言人作好发言准备)交流发布。

  板书: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比较可以快一些?(通分)

  现在同学们很快可以做出判段选哪个公司比较好。黑板上改一下,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百分之几?引出:百分数

  %→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甲:24÷25=24/25=96/100=96%

  乙:19÷20=19/20=95/100=95%

  丙:47÷50=47/50=94/100=94%

  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96%让学生上黑板写下面两个,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96%95%94%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小组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3、小结归纳

  了解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①阅读课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形式、意义、作用、书写方法都存在不同的地方)

  四、应用提高

  1、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小结:数量不能写成百分数,分率可以写成百分数。

  2、(课件呈现)

  出示肯得基图片,你爱吃吗?猜一猜我们班爱吃人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看一段小资料,说说你的想法。引出洋快餐营业额比中式快餐多了百分之几?

  (课件呈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健儿取得了32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夺

  得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人们纷纷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体育健儿再创辉煌的时刻。*奥委会在北京投入了1800亿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行快速交通网络、环境整治、生活设施改造与信息化建设。各项投资比例如图:

  游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收集信息,计算百分数。

  五、小结收获,自我反思

  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老师想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情绪如何?特别是愉快、紧张和遗憾这三种情绪。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各部分学习情绪所占的比率吗?

  愉快()%

  紧张()%

  遗憾()%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用百分数干些什么?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3篇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⑴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二、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1、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4、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⑴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有关提示: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1、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锋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四、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读《生命生命》有感。

  【点评】

  此教案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齐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三个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有序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五环节的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精心导入中,张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体感悟又将学生带入了对生命的理解;研读赏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明确;体验反思,在教师的疏导中,提出了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得出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是对主题的升华和灵魂的深化,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灵活多样”。听读、齐读、竞读、品读、评读等,各种读书方法,意在教会学生读书。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案的一个比较好的范例。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揣摩语文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⑴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二、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1、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4、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⑴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有关提示: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1、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锋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四、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读《生命生命》有感。

  【点评】

  此教案显著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课“目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齐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目标3:联系生活体验,畅谈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三个目标之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有序性强。

  从教学流程看,本课“清晰流畅”。突出了青岛市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除了“导、学、练”三板块的主体渗透外,五环节的流程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严谨有序。精心导入中,张默然和杏林子的遭遇令人震撼;整体感悟又将学生带入了对生命的理解;研读赏析中的局部揣摩,使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明确;体验反思,在教师的疏导中,提出了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得出珍爱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是对主题的升华和灵魂的深化,学生从中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灵活多样”。听读、齐读、竞读、品读、评读等,各种读书方法,意在教会学生读书。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了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案的一个比较好的范例。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2页。

  1、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材编写特点:

  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重视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了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研究的空间。

  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关键: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基本活动经验:

  在老师引导下,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教学时,学生必须依托分数和整数的相关知识,借助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整数掌握小数的结构特征。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时,必须联系生活中的货币、长度或者重量等理解小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式: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把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意义形象地展示出来,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内容的丰富表象,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这些知识概念的感性认识;最后对表象进一步加工,形成概念,从而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显示原型多角度的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过程与方法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现“动作表征”、“直观表征”、“符号表征”的循序渐进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迁移和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4、教学过程

  1、已知导入、情境感知

  师:(出示教室场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

  生:我们的教室

  师:我们的教室,这是黑板的高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课件出示)。

  师:我们已经知道黑板的高度是1米(课件出示黑板的高度是1米),你有办法知道课桌和讲台的长度吗?

  生:我知道了,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有1米多。

  生:我知道讲台的长度跟1米差不多。

  生:可以用重叠法

  生:可以把黑板的高度那里,对直画一根虚线下来,再看

  师:课桌的长度是1米多,具体多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2、展开,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接着去测量。

  师:谁还来说说......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拿多余部分去跟1米比较(边说边用手比划)。

  师:你们看看,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将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放在1米的下面测量)

  生:是的。

  师:接下来,谁有办法?

  生:用多余部分去比,看看1米里面有几个那么长。

  生:将1米*均分成10份,再比较。

  师:比不出来啊,谁有办法?

  生:1个1个去比,看看几个那么长正好是1米。就用除法解决。

  师: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1个,2个,3个......正好10个这么长是1米。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已经知道的1米的刻度标记出来,再继续测量,先用多余部分去比较,发现正好10个那么长就是1米。所以多余部分是10份中的1份,也就是说将1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它的长度正好是多余部分,所以多余部分可以用十分之一米表示;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在测量或者计算时,我们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分数或者小数表示。

  师:那现在知道怎么具体表示了吗?说说我们刚才的思路。

  生:因为老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10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正好是1米,也就是说每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写成小数的话是0.1米。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

  生: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将1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正好是10份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10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生:将1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将1米*均分成10份,多余的部分正好是这10份中的1份,也就是1/10,1米的1/10是1/10米,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那你们知道小数0.1的意义了吗?

  生:0.1表示的是十分之一。

  师:你还能在1米(用手比划)中找到其他的小数吗?并说说它的意义。

  生:0.3米(学生说,老师点课件,并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说意义)

  师:那0.3里面有几个0.1呢?表示什么

  生:0.3里面有3个0.表示十分之三。

  师:还找到了其他的小数吗?

  生:0.7米(老师点课件,学生说意义)0.7里面有7个0.1

  师:那1米里面有多少个0.1呢?

  生:1米里面有10个0.1米

  师:10个0.1是1

  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用手比划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小数都是一位小数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起小数

  生:10个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10个0.1就是1。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小声齐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师:我们在这个1米中找到了很多的小数,是不是只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呢?

  (出示数轴图)你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吗?

  生:能(学生上台寻找并说明理由。)

  师:为什么是这里呢?

  生:因为0-1之间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0.1,表示十分之一。

  生:0.1还可以表示刻度。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刻度依次是0.1、0.2、0.3......

  师:我们在学习数轴的时候知道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所以0.1在这里。

  师:那你能找到0.8吗?

  生:某一个点,某一个范围(指出0.8的具*置)

  师:你是怎么找到0.8的?

  生:数8个0.1(10份中数出其中的8份)

  生:从1开始往左边数2个0.1(10-2=8)

  师:那数轴上还有其他的小数吗?

  生:有,学生说小数

  师:如果将数轴无限的延长,这样的小数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回归到米尺中,理清我们刚刚的思路:我们知道多余的这个部分—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1米表示。所以课桌的长度是1.1米。

  3、推进,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课桌的长度已经具体的表示出来了,黑板的高度呢?

  生:还是拿红色部分进行重叠,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继续用红色部分测量(课件演示)。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测量时,多余的部分不够1米,

  生:那就用蓝色部分比较。(学生边说,课件演示)也不够1分米。

  师:那怎么办?

  生:用刚刚的方法去比,看多少个紫色部分有是一个蓝色部分。用分米的下一个单位厘米表示。

  师:(课件演示)我们发现......

  生:我们发现10个紫色部分的长度就是蓝色部分

  生:把蓝色部分*均分成10份,紫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生:是1厘米

  师:把蓝色部分*均分成了10份,那1米里面会有多少个这样的紫色部分呢?

  生:有100个这样的紫色部分。

  师:那就是说:将1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表示的长度就是紫色部分,可以用分数1/100米表示

  生:还可以用0.01米表示。

  师:对的,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师:那红色部分有多少个0.01米蓝色部分呢?

  生:1米里面有100个0.01米。1分米里面有10个0.01米

  师:那这样的4份呢?可以怎么表示?

  生:4/100米,写成小数0.04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软尺。

  师:这根软尺长度是多少?

  生: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看来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的很好哦。

  操作:拿出软尺,在软尺上找到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以米为单位,找出一个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地方,跟同桌说一说,并将它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汇报

  生1:我找到的是0-99厘米。是9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99/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99米。

  生2:我找到的是0-20厘米。是20厘米,用分数表示是20/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20米。

  生:老师对于生2找的还有表示方法,我可以用分数2/10米,用小数表示是0.2米。

  师:(副板书20/100米=0.20米,2/10米=0.2米。)对于这两种表示方式,谁来说说他们的意义?

  生:一个是表示把1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0份,是20/100米=0.20米;一个是表示把1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2/10米=0.2米。

  生: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小数都是两位小数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生:100个0.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课件出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黑板高度中1米之外多余的这个部分—1厘米,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米表示。所以讲台的长度是1.01米。

  4、拓展,认识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显示1毫米)这是多长?

  生:1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1厘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毫米.....

  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1毫米呢?

  生:1000个(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因为1米=1000毫米

  出示课件

  师:将1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1份是1毫米,这样的1份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1000米,0.001米。

  师:对的,把1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

  师:那这里的7份可以怎么表示?米尺中的1厘米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这里的7份可以用分数7/1000米表示,用小数表示为0.007米

  生:米尺中的1厘米是1000份中的10份,用分数千分之十米表示,用小数0.010米表示。

  生:1厘米也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表示。

  师:也就是说10个0.001等于1个0.01。

  师:观察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可以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分之一,写作0.001。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所以0.01里面有10个0.001;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所以1里面有1000个0.001。

  五、总结及应用

  (观察板书可以知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生:因为我们刚刚在黑板上标记了

  生:进率是100

  生:因为我们知道人民币1分钱是0.01元,1角钱是0.1元,10个1分钱等于1角,所以进率是10

  生:进率是10.看黑板我们知道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0.001米是1毫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所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学生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自己理解这句话,并且填空,说明理由。)

  写出合适的分数和小数

  说一说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意义”

  生: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

  ......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能够好好的运用这些知识。你们将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板书设计

  1米 1 计数单位

  1/10米=0.1米 十分之一 0.1 一位小数

  1/100米=0.01米 百分之一 0.01 两位小数

  1/1000米=0.001米 千分之一 0.001 三位小数

  1/10000米=0.0001米 万分之一 0.0001 四位小数

  五、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授新一位小数的意义时,扎扎实实的抓住了重难点,两位小数的意义学习时,让学生借助实物(软尺)进行操作:找小数,写小数,说小数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位小数的引入更是在已有的软尺基础上,复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几个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情景导入,回到最初

  借助教参中的情景导入,但是在设计时抛开了已有的尺子测量,让学生只根据已有的1米进行思考。也就是在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要想其他的办法进行解决(如:想出一个新的名数单位,比如分米、厘米、毫米来解决问题;或者想到用分数表示,借助分数从而过度到小数),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原本就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在实际的问题当中不能解决,必须借助新的知识来解决,就此重新回顾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六、案例研讨

  《小数的意义》这一课。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触及数学本质的深处,更深切的感受数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的魅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上为我们展示了独有的环环相扣。

  1、回归本质,回到最初

  在第一个环节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设计中,教师提出:“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你能想办法知道课桌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学生想到了最为原始的办法:用非整数表示或者产生一个比米更小的名数来表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触及数学本质。

  2、数与型结合,便于学生理解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更是将实物——1米的软尺搬进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寻找“以米为单位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感受知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凭有据的,让学生理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脱离实物过渡到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感知,在感知后依据课件抽象、概括,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的学习过程。

  3、概念性的教学是否可以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既然是教学,肯定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概念性质的教学多数都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在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情况下,能否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凭找据、去总结、去运用呢?

  附:评课老师简介

  何琴,小学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20xx年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导师,20xx年被聘为“第二批校级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二等、省级二等、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发表。曾代表长沙高新区参加“长沙市名优教师‘志愿支教、送教下乡’活动”,参加全国中小学“本色教育”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示范课,曾经参加“长沙高新区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荣获特等奖,参加“长沙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工作理念: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多一点*等,多一点沟通。教育理念:勤于好学才能乐于施教。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7分米=(——)米 3角=(——)元

  9厘米=(——)分米 1分=(——)角

  二、新授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如果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板书)

  师: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 米 0.5米 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 米 0.4米 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0.5 0.4

  齐读:零点五 、零点四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

  (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4)表示: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教师板书:40075=5.333。)

  (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

  (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

  (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0.426426 1.444 6.32121 3.1415926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节?

  ②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14545记作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

  (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样。

  (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

  (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②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

  ①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③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练习十六第3~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看懂表格,注意找准整数的小数点位置,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第8题

  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2、第9题请同学们先汇报收集的资料,再算一算。

  3、第10题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宽边相接,按长边计算;二是长边相接,按宽边计算。

  三、独立练习

  1、练习十六第4,5题教师强调:写得数时注意位数不够用"0"补足。

  2、学生独立完成第6,7题

  四、拓展练习

  练习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同时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积的变化。

  五、小结

  哪些同学愿意谈谈今天的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2页。

  1、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材编写特点:

  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重视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了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研究的空间。

  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关键: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基本活动经验:

  在老师引导下,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教学时,学生必须依托分数和整数的相关知识,借助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整数掌握小数的结构特征。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时,必须联系生活中的货币、长度或者重量等理解小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式: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把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意义形象地展示出来,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内容的丰富表象,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这些知识概念的感性认识;最后对表象进一步加工,形成概念,从而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显示原型多角度的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过程与方法

  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现“动作表征”、“直观表征”、“符号表征”的循序渐进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迁移和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4、教学过程

  1、已知导入、情境感知

  师:(出示教室场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

  生:我们的教室

  师:我们的教室,这是黑板的高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课件出示)。

  师:我们已经知道黑板的高度是1米(课件出示黑板的高度是1米),你有办法知道课桌和讲台的长度吗?

  生:我知道了,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有1米多。

  生:我知道讲台的长度跟1米差不多。

  生:可以用重叠法

  生:可以把黑板的高度那里,对直画一根虚线下来,再看

  师:课桌的长度是1米多,具体多多少呢?你有办法吗?

  2、展开,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接着去测量。

  师:谁还来说说......

  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拿多余部分去跟1米比较(边说边用手比划)。

  师:你们看看,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将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放在1米的下面测量)

  生:是的。

  师:接下来,谁有办法?

  生:用多余部分去比,看看1米里面有几个那么长。

  生:将1米*均分成10份,再比较。

  师:比不出来啊,谁有办法?

  生:1个1个去比,看看几个那么长正好是1米。就用除法解决。

  师: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

  生:是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1个,2个,3个......正好10个这么长是1米。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已经知道的1米的刻度标记出来,再继续测量,先用多余部分去比较,发现正好10个那么长就是1米。所以多余部分是10份中的1份,也就是说将1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它的长度正好是多余部分,所以多余部分可以用十分之一米表示;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在测量或者计算时,我们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分数或者小数表示。

  师:那现在知道怎么具体表示了吗?说说我们刚才的思路。

  生:因为老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10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正好是1米,也就是说每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写成小数的话是0.1米。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

  生: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将1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正好是10份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10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生:将1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将1米*均分成10份,多余的部分正好是这10份中的1份,也就是1/10,1米的1/10是1/10米,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那你们知道小数0.1的意义了吗?

  生:0.1表示的是十分之一。

  师:你还能在1米(用手比划)中找到其他的小数吗?并说说它的意义。

  生:0.3米(学生说,老师点课件,并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说意义)

  师:那0.3里面有几个0.1呢?表示什么

  生:0.3里面有3个0.表示十分之三。

  师:还找到了其他的小数吗?

  生:0.7米(老师点课件,学生说意义)0.7里面有7个0.1

  师:那1米里面有多少个0.1呢?

  生:1米里面有10个0.1米

  师:10个0.1是1

  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用手比划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小数都是一位小数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起小数

  生:10个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10个0.1就是1。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小声齐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师:我们在这个1米中找到了很多的小数,是不是只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呢?

  (出示数轴图)你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吗?

  生:能(学生上台寻找并说明理由。)

  师:为什么是这里呢?

  生:因为0-1之间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0.1,表示十分之一。

  生:0.1还可以表示刻度。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刻度依次是0.1、0.2、0.3......

  师:我们在学习数轴的时候知道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所以0.1在这里。

  师:那你能找到0.8吗?

  生:某一个点,某一个范围(指出0.8的具*置)

  师:你是怎么找到0.8的?

  生:数8个0.1(10份中数出其中的8份)

  生:从1开始往左边数2个0.1(10-2=8)

  师:那数轴上还有其他的小数吗?

  生:有,学生说小数

  师:如果将数轴无限的延长,这样的小数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回归到米尺中,理清我们刚刚的思路:我们知道多余的这个部分—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1米表示。所以课桌的长度是1.1米。

  3、推进,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课桌的长度已经具体的表示出来了,黑板的高度呢?

  生:还是拿红色部分进行重叠,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继续用红色部分测量(课件演示)。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测量时,多余的部分不够1米,

  生:那就用蓝色部分比较。(学生边说,课件演示)也不够1分米。

  师:那怎么办?

  生:用刚刚的方法去比,看多少个紫色部分有是一个蓝色部分。用分米的下一个单位厘米表示。

  师:(课件演示)我们发现......

  生:我们发现10个紫色部分的长度就是蓝色部分

  生:把蓝色部分*均分成10份,紫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生:是1厘米

  师:把蓝色部分*均分成了10份,那1米里面会有多少个这样的紫色部分呢?

  生:有100个这样的紫色部分。

  师:那就是说:将1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表示的长度就是紫色部分,可以用分数1/100米表示

  生:还可以用0.01米表示。

  师:对的,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师:那红色部分有多少个0.01米蓝色部分呢?

  生:1米里面有100个0.01米。1分米里面有10个0.01米

  师:那这样的4份呢?可以怎么表示?

  生:4/100米,写成小数0.04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软尺。

  师:这根软尺长度是多少?

  生: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看来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的很好哦。

  操作:拿出软尺,在软尺上找到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以米为单位,找出一个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地方,跟同桌说一说,并将它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汇报

  生1:我找到的是0-99厘米。是9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99/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99米。

  生2:我找到的是0-20厘米。是20厘米,用分数表示是20/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20米。

  生:老师对于生2找的还有表示方法,我可以用分数2/10米,用小数表示是0.2米。

  师:(副板书20/100米=0.20米,2/10米=0.2米。)对于这两种表示方式,谁来说说他们的意义?

  生:一个是表示把1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0份,是20/100米=0.20米;一个是表示把1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2/10米=0.2米。

  生: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小数都是两位小数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生:100个0.01是1

  师:说得非常好。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课件出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黑板高度中1米之外多余的这个部分—1厘米,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米表示。所以讲台的长度是1.01米。

  4、拓展,认识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显示1毫米)这是多长?

  生:1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1厘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毫米.....

  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1毫米呢?

  生:1000个(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因为1米=1000毫米

  出示课件

  师:将1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1份是1毫米,这样的1份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1000米,0.001米。

  师:对的,把1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

  师:那这里的7份可以怎么表示?米尺中的1厘米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这里的7份可以用分数7/1000米表示,用小数表示为0.007米

  生:米尺中的1厘米是1000份中的10份,用分数千分之十米表示,用小数0.010米表示。

  生:1厘米也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表示。

  师:也就是说10个0.001等于1个0.01。

  师:观察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可以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分之一,写作0.001。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所以0.01里面有10个0.001;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所以1里面有1000个0.001。

  五、总结及应用

  (观察板书可以知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生:因为我们刚刚在黑板上标记了

  生:进率是100

  生:因为我们知道人民币1分钱是0.01元,1角钱是0.1元,10个1分钱等于1角,所以进率是10

  生:进率是10.看黑板我们知道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0.001米是1毫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所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学生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自己理解这句话,并且填空,说明理由。)

  写出合适的分数和小数

  说一说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意义”

  生: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生:我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

  ......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能够好好的运用这些知识。你们将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板书设计

  1米 1 计数单位

  1/10米=0.1米 十分之一 0.1 一位小数

  1/100米=0.01米 百分之一 0.01 两位小数

  1/1000米=0.001米 千分之一 0.001 三位小数

  1/10000米=0.0001米 万分之一 0.0001 四位小数

  五、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授新一位小数的意义时,扎扎实实的抓住了重难点,两位小数的意义学习时,让学生借助实物(软尺)进行操作:找小数,写小数,说小数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位小数的引入更是在已有的软尺基础上,复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几个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情景导入,回到最初

  借助教参中的情景导入,但是在设计时抛开了已有的尺子测量,让学生只根据已有的1米进行思考。也就是在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要想其他的办法进行解决(如:想出一个新的名数单位,比如分米、厘米、毫米来解决问题;或者想到用分数表示,借助分数从而过度到小数),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原本就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在实际的问题当中不能解决,必须借助新的知识来解决,就此重新回顾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

  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六、案例研讨

  《小数的意义》这一课。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触及数学本质的深处,更深切的感受数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的魅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上为我们展示了独有的环环相扣。

  1、回归本质,回到最初

  在第一个环节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设计中,教师提出:“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你能想办法知道课桌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学生想到了最为原始的办法:用非整数表示或者产生一个比米更小的名数来表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触及数学本质。

  2、数与型结合,便于学生理解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更是将实物——1米的软尺搬进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寻找“以米为单位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感受知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凭有据的,让学生理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脱离实物过渡到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感知,在感知后依据课件抽象、概括,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的学习过程。

  3、概念性的教学是否可以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既然是教学,肯定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概念性质的教学多数都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在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情况下,能否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凭找据、去总结、去运用呢?

  附:评课老师简介

  何琴,小学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20xx年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导师,20xx年被聘为“第二批校级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二等、省级二等、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发表。曾代表长沙高新区参加“长沙市名优教师‘志愿支教、送教下乡’活动”,参加全国中小学“本色教育”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示范课,曾经参加“长沙高新区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荣获特等奖,参加“长沙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工作理念: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多一点*等,多一点沟通。教育理念:勤于好学才能乐于施教。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讨,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讨小数的计数单位。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学习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50—5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知道小数的产生。

  2、我能通过分析明白小数的意义。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提示,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温馨提示:

  (1)能你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吗?测量时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米尺是把1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它的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3)、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吗?

  (4)、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吗?

  (5)、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2、我会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解决问题:

  (1)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三、课堂巩固: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3、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0.130.00010.9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0.7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0.85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0.50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0.52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1.89米,体重是74.11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0.7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0.7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

  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0.01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想一想0.85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能举些例子吗?现在我们如果将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长?用分数、小数如何表示?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0.50元、0.52元、0.625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1.35元0.49米0.98千米0.87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加强。

  5、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补充。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28~30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1、把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0.44/100.77/10

  2、读出下列小数,说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各是多少。

  3.58.4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法

  小数怎么读?谁能把刚才信息中的几个小数再读一读?你能发现小数是怎么读的吗?

  让学生发现: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

  出示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0.390.1080.0060.80

  2、探究小数的意义和写法

  (1)出示例1图

  师:谁来读一读橡皮的标价,并且说一说它表示1元的几分之几吗?

  板书:0.3=3/10一位小数

  谁再来读一读信封和练习簿的标价?这两个小数和第一个有什么不同吗?

  很好,因此,像0.05、0.48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两位小数。

  那么0.05、0.48这两个小数各表是什么意义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你能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吗?

  提问:1元等于多少分?1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多少元?

  板书:1/100元=0.01元

  5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多少元?谁来说说看?

  板书:5/100元=0.05元

  4角8分呢?你能自己完成这个填空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48/100元=0.48元

  说明:0.05元和0.48元都是两位小数。它们分别表示1元的几分之几?

  (2)出示例2图1

  请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直尺,找到1厘米的刻度。

  提问: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板书:1/100米=0.01米

  同桌两人一组:在直尺上另外找出4厘米和9厘米的刻度,互相说一说,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米?把它们写下来。现在开始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板书:4/100米=0.04米

  板书:9/100米=0.09米

  说明:0.01米、0.04米和0.09米也都是两位小数。它们分别表示1米的几分之几?

  (3)出示例2图2

  把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如何写成小数呢?你会把7毫米、15毫米也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会做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谁能把你写的小数跟大家说一说,组织全班交流。

  板书:1/1000米=0.001米7/1000米=0.007米15/1000米=0.015米

  说明:这些三位小数表示1米的千分之几?

  3、抽象概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分数和小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分数往小数看,我们会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再从小数往分数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往下还有吗?我们来齐读一遍,

  师: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4、教学“试一试”

  这一题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完成,谁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填的?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图来理解每个小数把整数“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三、练习拓展

  1、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早晨6点30分,小明从1.2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0.008米长的一段牙膏,用了0.05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吃了一只面包,背起2.5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1.46千米的学校跑去。

  指名板演。读一读这几个小数,选择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说说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2、最近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具店,但店里商品的标价不太规范,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图略)

  铅笔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练习本76/100元

  3、把你认为长度相同的找出来

  4毫米0.004米4/1000米0.04米4厘米4分米4/10米

  4、估价:一筒薯片的价格在5元~6元之间。估完后提问:有多少种可能?

  5、把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挑一个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听。

  四、课堂小结

  一堂课的学习过得真快,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3/10元=0.3元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1/100元=0.01元

  5/100元=0.05元

  48/100元=0.48元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4/100米=0.04米

  9/100米=0.09米

  1/1000米=0.001米

  7/1000米=0.007米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15/1000米=0.015米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基点展开,通过迁移、类比认识两位、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得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等,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不足之处:1、无生上课超时,节奏把握不理想;2、由两位小数类推到三位小数,设计思想不够明确,可能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讨,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讨小数的计数单位。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7分米=(——)米 3角=(——)元

  9厘米=(——)分米 1分=(——)角

  二、新授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如果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板书)

  师: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 米 0.5米 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 米 0.4米 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0.5 0.4

  齐读:零点五 、零点四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

  (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4)表示: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教师板书:40075=5.333。)

  (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

  (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

  (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0.426426 1.444 6.32121 3.1415926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节?

  ②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14545记作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

  (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样。

  (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

  (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②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

  ①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③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产生。

  1、谈话导入

  问:在三年级时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一部分板书)

  问: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2、那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出示课件)

  ①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哪些能用整数表示?哪些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②小结:在测量时、计算时及物体的单价,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小数产生)

  二、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 0.1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米

  生2: 1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 *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 0.1米 。

  师: 0.3米 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0.8米 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0.1、0.3、0.8……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一位小数。

  (板书: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师: 0.01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生2: 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 *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 1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 0.01米 。

  师: 0.05米 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0.09米 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0.01、0.05、0.09……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板书: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师: 0.001米 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1: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

  生2: 1毫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 1米 *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 1毫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0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0米。

  师: 0.007米 是几毫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 0.012米 是几豪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师:像0.001、0.007、0.012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位数,这样的小数叫(三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师:分母是几的分数能写成四位小数?(1000)

  分母是几的分数能写成五位小数?(10000)

  师:依次类推(板书:......)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结合板书)这些都是同学们刚刚写出的分数和小数,不同的分数可以写成相对应的小数,例如:1/10可以写成0.1;

  5/100可以写成0.05; 12/1000可以写成0.012。

  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种联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

  师:下面分小组说一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

  组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组2: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

  组3: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组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比如说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板书,刚刚你们已经说到了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这就是。(板书:小数的意义)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0.3里面有( )个0.1 0.8里面有( )个 0.1

  生1:0.3里面有( 3 )个0.1

  生2:0.8里面有( 8)个

  师:像0.3、0.8这样的一位小数都是由许多个 0.1 组成的,我们就说 0.1 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

  师:那么你们猜一猜,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 0.01 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师:那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生:0.001(千分之一)

  师:那四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

  生:0.0001(万分之一)

  师:依次类推(板书:......)

  6、认识进率

  (结合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那0.1里面0.1有( )个0.01

  0.1里面有( )个0.001 (课件出示)

  生:0.1里面有( 10)个0.01

  0.01里面有( 10 )个0.001

  师:为什么0.1里面有( 10)个0.01,0.01里面有( 10 )个0.001,同学们可以结合板书去思考?(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生:讨论

  生:汇报

  生1: 0.1米 =1分米 0.01米 = 1厘米 1分米= 10厘米

  所以0.1里面0.1有( 10 )个0.01 ......

  师:0.1里面有( 10)个0.01,0.01里面有( 10 )个0.001 ,依次类推(板书:......)

  用一句话可以怎么概括?

  师:(课件出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结合板书)0.1里面有( 10)个0.01,0.01里面有( 10 )个0.001 ,那0.1里面有( )个0.001 ?

  生:0.1里面有( )个0.001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生:......

  四、巩固练习。

  师:从上课开始到现在,我就发现同学们的推理能力特别强,那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去闯智慧关,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有)

  师:请看大屏幕,第一关(课件出示)

  1、填一填(书51页做一做)

  2、哪两只手套是一副?用线连一连。(书55页第2题)

  第二关

  3、在( )里可以填几

  ( )个0.01是0.1 0.8里面有( )个0.1

  0.35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0.2里面有( )个0.1,有( )个0.01,有( ), 个0.02

  4、想一想

  1元4角2分=( )元 2.56元=( )元( )角( )分

  35厘米=( )米=( )分米 0.68米 =( )分米=( )厘米

  第三关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和小数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和小朋友合作得非常成功,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很多的收获,谁先来说一说?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以一幅画为线索,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加入到学习的环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两个小朋友在量课画面的长和宽。长5分米,宽4分米。)

  板书: 5分米 4分米

  二、新知探索:

  (一)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谈话:你能利用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师: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那4分米呢?

  师:5/10、4/10这样的数,我们称为分数,那5和4是什么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我们称为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板书:分数、整数

  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种数。板书:小数。

  1、 告诉:5/10米可以用小数0.5米来表示。

  请仔细看0.5米怎么写,板书:0.5米

  你觉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它读作:零点五。板书:零点五

  (估计好读哦同学已经会读了,指名读一读,再一起读。)

  想一想,4/1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讲述:今天我们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板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请同学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的分数?(都是十分之几)它们又是怎样的小数?(都是零点几)那它们又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小数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2、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引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条线段被*均分成了几份。告诉你这样的一份是1分米,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1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你能像这样把余下的括号填完吗? 全班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来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讲述: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4、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汽车的排量、视力、铅笔芯的规格……)

  (二)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 创设情境:我们小朋友经常去文具店。有一种圆珠笔,A店里标价8角,B店里标价0.8元。你觉得去哪家店买合算一点?为什么?

  2、课件出示:圆珠笔1元2角 笔记本3元5角

  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元2角 2角是2/10元 0.2元 1.2元 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5角是5/10元 0.5元 3.5元 读作:3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二题:商店里有很多食品,你能用“元”作单位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四题:先读一读各小数,再说说每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几元几角.

  (1) 一起读题,指名说说本题的要求与第二题有什么不同。

  (2) 读一读文具的价格。 (3)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4) 全班交流:

  3讨论:小数有什么特点?

  看看这些小数,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告诉:小数中间的点称为“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4、“想想做做”第五题。

  (1) 提问:为什么0右边第1个点上填0.1?1右边第二个点上填1.2? (2) 学生独立填写. (3) 全班校对.

  师: 小数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在以有的基础进行拓展训练

  1、排列 0.8 1.2 0.9 3.1 2.5 你能给这些小数从大到小排列吗?

  2、解决问题

  一条红丝带长3.2米,一条黄丝带长1.7米,红丝带和黄丝带一共多少米?

  四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各方面数学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思维的挑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学校确立体验式教学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又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将体验式教学新生的元素融进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充实、高效的开展。

  以本节教学内容为例,课堂中有两次大的体验活动。一是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小数的存在,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二是在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的存在,并在小数与分数的观察对比中体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认识小数的意义。我主要来谈谈第二次体验活动。借助米尺,把一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会是多少呢?学生会在*均分的基础上想到十分之一,并能写作0.1,这些都是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经验,这里需要学生感受体验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感受把一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联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多个案例中学生进行的感知体验活动,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发现,一是分享成果,二是给予提示,三是达成共识。小组汇报时我会及时给予评价指导最终师生共同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迈出了第一步,学生在后面感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感受两位小数这一环节我会半辅半放让学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组交流汇报,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感受三位小数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并脱离小组交流这一拐棍,完全让学生自己形成学习方法,并学有所成。在揭示小数的意义这一神秘面纱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让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高潮,这一体验活动是学生经验的提升,也是经小组讨论进行简练概括。我认为学到这,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是有效的。

  反思这节概念教学课,我认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首先要清楚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备课时有所预设,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简约、直观、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能激起学生“要去感受体验”的冲动。其次,教师及时必要的梳理、评价、反馈学生的思考交流成果,形成共性的知识成果,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怎样去学的意识。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小数的意义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充,也是对学生日常经验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充分调动学生的旧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同时加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进关系。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数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二位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归纳小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习卡2张、米尺、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北京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迎接奥运的到来,我们学校为了迎接奥运也举办了一场校动会。(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们从这幅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张兵跳远的成绩是2.36米

  生:王志跳高的成绩是0.92米

  生:校运会60米的纪录是7.8秒,100M的纪录是13.4秒,跳远的纪录是2.87M,跳高的纪录是1.06M。

  生:我知道这些数都是小数。

  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真仔细.那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小数吗?

  生:想

  师:现在我想让两位孩子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上台用皮尺测量。

  生:黑板长3米10厘米

  生:黑板宽95厘米

  师:孩子们黑板的长和宽是不是都是整数呢?

  生:不是

  师:在测量的计算中,我们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小数

  师:孩子们,我们在三年级时都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那么下面这些空我相信大家都能填出来吧!(课件出示)

  1角=()10元=()元0.1元是把1元*均分成10份,取其中()份。

  1dm=()10米=()m0.1米是把1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5角=()()元=()元0.5元是把1元*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3dm=()()m=()m0.3是把()*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二、探索新知

  师:孩子们完成的真不错,来鼓励一下自己。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每个小组(二人一组)的学习卡片1,然后听清老师讲要求。(课件出示)

  (1)、涂一涂:用斜线把其中十个直条涂出阴影,并用分数、小数表示,再把7个直条涂上阴影,用分数小数表示。

  (2)、填一填:

  分数()10

  分数()10小数()

  小数()

  (3)、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0.1、0.7都是一位小数,都表示把1个整体*均分成()份,分别取其中的()份,()份。

  (4)、讨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

  (5)、完成后,组内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师:好!孩子们我看大家完成的差不多了,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上台用视频展示台把学习卡1展示)我们小组是这样涂的

  分数110分数710

  小数(0.1)小数(0.7)

  0.7表示把一个正文形*均分成(10)份,取其中(7)份。0.7里面有(7)个0.1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讨,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讨小数的计数单位。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0.7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0.85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0.50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0.52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1.89米,体重是74.11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0.7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0.7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

  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0.01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想一想0.85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能举些例子吗?现在我们如果将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长?用分数、小数如何表示?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0.50元、0.52元、0.625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1.35元0.49米0.98千米0.87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加强。

  5、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补充。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28~30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1、把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0.44/100.77/10

  2、读出下列小数,说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各是多少。

  3.58.4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法

  小数怎么读?谁能把刚才信息中的几个小数再读一读?你能发现小数是怎么读的吗?

  让学生发现:小数点前面的数和我们学过的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后面的数只要依次一个一个地读。

  出示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0.390.1080.0060.80

  2、探究小数的意义和写法

  (1)出示例1图

  师:谁来读一读橡皮的标价,并且说一说它表示1元的几分之几吗?

  板书:0.3=3/10一位小数

  谁再来读一读信封和练习簿的标价?这两个小数和第一个有什么不同吗?

  很好,因此,像0.05、0.48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两位小数。

  那么0.05、0.48这两个小数各表是什么意义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你能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吗?

  提问:1元等于多少分?1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多少元?

  板书:1/100元=0.01元

  5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元?写成小数是多少元?谁来说说看?

  板书:5/100元=0.05元

  4角8分呢?你能自己完成这个填空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48/100元=0.48元

  说明:0.05元和0.48元都是两位小数。它们分别表示1元的几分之几?

  (2)出示例2图1

  请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直尺,找到1厘米的刻度。

  提问: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板书:1/100米=0.01米

  同桌两人一组:在直尺上另外找出4厘米和9厘米的刻度,互相说一说,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米?把它们写下来。现在开始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板书:4/100米=0.04米

  板书:9/100米=0.09米

  说明:0.01米、0.04米和0.09米也都是两位小数。它们分别表示1米的几分之几?

  (3)出示例2图2

  把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如何写成小数呢?你会把7毫米、15毫米也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吗?会做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谁能把你写的小数跟大家说一说,组织全班交流。

  板书:1/1000米=0.001米7/1000米=0.007米15/1000米=0.015米

  说明:这些三位小数表示1米的千分之几?

  3、抽象概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分数和小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分数往小数看,我们会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再从小数往分数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往下还有吗?我们来齐读一遍,

  师: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4、教学“试一试”

  这一题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完成,谁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填的?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图来理解每个小数把整数“1”*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三、练习拓展

  1、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早晨6点30分,小明从1.2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0.008米长的一段牙膏,用了0.05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吃了一只面包,背起2.5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1.46千米的学校跑去。

  指名板演。读一读这几个小数,选择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说说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2、最近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具店,但店里商品的标价不太规范,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标价改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图略)

  铅笔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练习本76/100元

  3、把你认为长度相同的找出来

  4毫米0.004米4/1000米0.04米4厘米4分米4/10米

  4、估价:一筒薯片的价格在5元~6元之间。估完后提问:有多少种可能?

  5、把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挑一个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听。

  四、课堂小结

  一堂课的学习过得真快,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3/10元=0.3元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1/100元=0.01元

  5/100元=0.05元

  48/100元=0.48元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4/100米=0.04米

  9/100米=0.09米

  1/1000米=0.001米

  7/1000米=0.007米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15/1000米=0.015米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基点展开,通过迁移、类比认识两位、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得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等,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不足之处:1、无生上课超时,节奏把握不理想;2、由两位小数类推到三位小数,设计思想不够明确,可能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3篇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从玄奘没有去偏僻的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悟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领悟本文语句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娓娓谈话,激发兴趣

  1、导入: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我国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吗?

  2、提问:谁从课外书或者影视中了解到玄奘是个什么样的高僧?

  3、出示玄奘像及相关图片,介绍玄奘的生*:

  玄奘生*:唐代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一个真理的朝圣者为孤身求法而西行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

  十七年中,玄奘备历艰辛,忍饥挨饿,越沙漠,度雪岭,顶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从未考虑过回头。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4、揭题:从以上介绍中,我们知道玄奘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所瞩目的成就,是和他的顽强意志和勤奋学习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

  二、 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词语:(1)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2)说说对词语的理解。(3)齐读词语。

  2、 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3自然段):讲玄奘决意辞别师父,离开法门寺,准备到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阅读经卷。

  二(4—9自然段):讲方丈启发诱导玄奘,玄奘顿悟,表示要留在法门寺。

  三(10—11):点出从玄奘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所感悟的哲理。

  五、归纳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检查词语读音。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 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玄奘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关键词语,说一说。

  2、 理解名寺之“名”: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

  3、 理解玄奘之“难”:静思养神、潜心修身、青灯黄卷、苦苦习经——想成才,应酬太繁,谈经论道远不如人——难成才。

  4、 理解劝说之“对”: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出人头地难;偏僻小寺、阅经读卷,才华很快显露。

  5、 理解辞行之“决”:想了很久,觉得很对,打点经卷、包裹——求成心切,决意辞别。

  点拨: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很多人都认为宁可做蛇头不做龙尾,宁可做鸡头不做凤尾,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心理,玄奘拿定主意要离开。

  三、学习第二段。

  1、 当玄奘把这个想法告诉方丈时,方丈并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却让玄奘最终选择留在了法门寺,读读课文,想想方丈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和同桌一起读读第二段,讨论一下。

  2、 理解方丈和玄奘的第一次对话。

  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3、 方丈带玄奘看了这样两处地方,生长在大林子里的与生长在小山头上的有什么不同呢?

  4、 理解方丈与玄奘的第二次对话。

  方丈的话很朴实,很自然,玄奘开始时也不明白,但细细琢磨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找出方丈的语言,再读一读,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和同学交流。

  (1) 指名读一读。

  (2) 出示重点内容,齐读:“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屡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5、 我感觉方丈很了不起,并没有说一句要玄奘留下的话,却让玄奘留了下来。仔细读读课文描写方丈的有关内容,想一想他的哪些言行特别打动人?

  (1) 交流。

  (2) 体会方丈的劝解技巧。

  (3) 该怎样读这段话?试读,指读,评议,齐读。

  6、 一个人的成长与松树的生长有着相同的道理。此时,面对法门寺与山野小寺,你觉得玄奘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四、回归整体,对比启发。

  1、 方丈带玄奘到林子里之前,曾经问他,愿做太阳还是愿做烛火。现在,你觉得玄奘做了太阳还是烛火呢?

  2、 玄奘一心想出人头地,他现在也的确出人头地了。如果玄奘选择了山野小寺会出人头地吗?这两种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同呢?

  3、 听了方丈的话,玄奘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晨钟暮鼓”“郁郁葱葱”“莽莽苍苍”“香火鼎盛”“水深龙多”等词语。

  3、体会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玄奘的话语,感悟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群体的道理。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生命的林子”的内涵,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导读题 板书:玄奘 指导“奘”的写法

  2、复习:知道课文写了玄奘的什么事?谁说说看

  3、小结学生发言 板书:林子 法门寺

  4、呈现中心话题:为什么把这片树林,为什么把法门寺称为生命的林子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读课文,用心地读,仔细体会那些写林子,写法门寺的句子,画出关键词语,看一看,这是一片怎样的林子,这是一座怎样的寺院。

  二、读“林子”

  1、巡视,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想,画出关键的词语,想一想,这是一片怎样的林子,这是一座怎样的寺院

  2、指名交流 请学生把相关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郁郁葱葱

  遮天蔽日

  莽莽苍苍

  3、引导读好词语

  ①把这些词的生命读出来了

  ②读着这些词,你感到这片林子怎样?

  ③引导深入理解:这就是生命的林子的全部含义吗?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八节。

  ④读了方丈的话,你是不是对这片林子有了新的感受?从这里,你读出了这还是一片怎样的林子? 指名交流,请学生用红粉笔写出相关的词语:

  竞争

  奋力向上

  成为栋梁

  4、小结:是呀,生命的价值不一样,一个无忧无虑,成为薪柴,一个充满竞争,成为栋梁。生命在竞争中奋发,在竞争中实现了它最高的价值,这样的林子,是真正的“生命的林子”齐读课题,齐读第八节

  三、读“法门寺”

  1、我们知道,对玄奘来说,他的生命的林子就是法门寺。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寺院。你画出了哪些词。

  2、指名交流并把词语写上来,香火鼎盛等

  相机指点词义:水深龙多,高僧济济

  3、齐读。现在知道,为什么说这样的寺院,对玄奘来说,是一片生命的林子呢?

  评价语:

  四、读“玄奘”

  1、过渡:法门寺的的确确是一座生命的林子,玄奘留了下来,成为一代名僧,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但是,是不是每个人进来法门寺,进了这片生命的林子里,都能成为一代名僧呢?那为什么玄奘能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注意那些写玄奘的语句,特别注意玄奘与方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玄奘。

  2、指名交流,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玄奘

  结合交流相机点拨词语:潜心苦修

  3、相机出示4、5节,我们也来来读读这段对话,注意玄奘的话,和他说话时候的神情。指名读。注意,怎样的说,什么叫郑重。你郑重地读一读。一起读。从这里体会到什么?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玄奘。板书:愿做太阳

  4、引导,假如玄奘回答说,愿做烛火,方丈还会带他去那片生命的林子去吗?

  5、小结:是呀,只有玄奘这样,一个愿做太阳,一个潜心苦修的人,在这片生命的林子里,才能成为一代名僧。

  7、出示最后一节。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8、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必须在群体中,在竞争中奋发向上,在竞争中能成为栋梁,在竞争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五、拓展:找寻自己的“生命的林子”!

  1、同学们,这个故事发生时,你知道当时的玄奘多大吗?13岁,跟在座的你们一般年纪。13岁,一个13岁的孩子就懂得了这么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13岁的孩子就胸怀成为太阳的伟大志向。长大后,为了寻找更高、更大的林子,为了实现生命的更高的价值,玄奘决定西行,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经。这就是后来的小说《西游记》的故事来源。但是,玄奘却没有白龙马骑,也没有沙和尚为他挑担,更没有孙大圣和猪八戒为他护驾。看,他是孤身一人,西行5五万里,历时17年,克服千难万险,带回真经635卷。的确,玄奘实现了他的理想,成为太阳一样的人,他的光辉,从一千年前,一直照到现在。

  2、然而,他的起点,就是从法门寺,从这片生命的林子开始的!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3、小练笔

  同学们,玄奘是幸运的,他来到了法门寺这片生命的林子,法门寺也是幸运的,他拥有了玄奘这样想做太阳的人。这样的林子,这样的玄奘,才造就光照千古的一代名僧。

  今天,你们也是13岁,通过这节课,你们也懂得了这个深刻的道理。你们想做薪柴还栋梁?想做太阳还是烛火。那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座生命的林子吗?

  你们马上毕业了,像玄奘一样,将进入另一片更高、更大生命的林子?你找到了吗,目标是哪里?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心中的生命的林子,写一写在那片林子里,你将怎样让自己奋力向上,成为栋梁!

  4、指名交流

  5、小结: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命的林子。在那片生命的林子里奋发向上,潜心苦学,将来成为栋梁,成为太阳,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下课!

  板书:

  林子 法门寺 玄奘

  郁郁葱葱 香火鼎盛

  遮天蔽日 高僧济济 愿做太阳

  莽莽苍苍 水深龙多 潜心苦修

  竞争 香客如流

  奋力向上 晨钟暮鼓

  成为栋梁 喧喧嚷嚷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生命的林子》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述了一个传说,讲玄奘在师父指点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说明“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教学要求:

  1、理解、学习生字新词。

  2、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引导总结文中包含的道理,在竞争中成长。

  重难点:

  1、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说明一种道理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一块小黑板,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调查学生课外读书情况。

  2、师归纳,讲了唐朝和尚唐僧在孙悟空等四个徒弟的保护下,一路降妖除魔,终于取来真经的故事。

  3、玄奘功成名就之前又是怎能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词语意思。

  玄奘:俗称唐僧,是唐朝的高僧,佛教学者。河南省洛阳人。

  剃发:这里指给要出家的剃去头发,成为僧尼,佛教称为剃度。

  晨钟暮鼓:早上敲钟,傍晚击鼓,形容生活十分单调乏味。

  香火鼎盛:香火,这里指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鼎盛,指正当兴盛或强壮。

  青灯黄卷:青灯,指油灯;黄卷,指书籍。这里指深夜在灯下苦读经书。

  思忖:思考。

  秀颀:身子高,修长挺拨。

  芸芸众生:佛教里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当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课文中用来比喻松树生长在灌木丛中,显得很突出。

  三、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起因:应酬太繁、不如他人。

  经过:方丈以树喻人开导玄奘。

  结果:一代名僧。

  四、师生讨论,理解文中所阐明的道理:在竞争中成长。

  1、读句子: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

  2、点明两处林子的特点:郁郁葱葱和零零星星

  3、分析两处林子的环境、生长过程、结果及成因。

  密林与疏林的士地是一样的,但密林的树多,能吸收的营养少,疏林的树少,能吸收的营养多。

  密林的每一棵树都要争阳光、争雨露,它们必须拼命地向上长,所以每一棵都长得挺拔、修直。疏林的每一棵树都能自由地生长。不必为阳光雨露发愁,每一棵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生长,所以长得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

  密林存在竞争,疏林不存在竞争。

  4、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树林。

  一个人也如树一样需要竞争,在竞争中锻炼、成长,最后成为一棵栋梁之材,所以人不能远离社会。

  五、课堂小结

  竞争是残酷的,正因为残酷的竞争,人类才会奋发、努力,有奋发、努力才会成才。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按照139页的习作要求缩写文章。

  2、课外阅读《西游记》。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扩展7)

——感受生命的意义

感受生命的意义1

  这学期开学,我心里最不好受的是图书馆里的喇叭花几近死亡。可能是寒假太长,天又太冷,这些顽强的生命没有禁得住严寒与干渴的考验,终于向它的主人发出了病危通知,我当时心里好很不是滋味,毕竟这些花是我精心培育的。

  开学第一天,最先想到的就是必须挽救这些生命,我第一时间给它们补充水分,晒太阳。每天看着病恹恹,已经枯黄的喇叭花枝干,心里总是惋惜,心里默默许愿:你们的根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挺过来的。

  也许是主人的精心照料感动了这些不愿与我说再见的花儿,也许它们骨子里就有那种坚强,不到两个月时间,这几盆花终于给我带来了惊喜,它们不但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而且还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这不正是不抛弃,不放弃的结果吗!

  在疾病与灾难面前,生命有时显得很脆弱,可是在艰苦条件面前,生命又显得如此坚强,图书馆里这些活生生的花儿不正是最好的验证吗?

  此时,我在想,尽管喇叭花是坚强的,如果当初我放弃了它们,哪会有叶绿花红,哪会有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

  任何事情,放弃与不放弃都会给你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值得你去做的事情,不管有多难,我们都要有不放弃的精神,我深信执着的追求一定不会令你失望,即使结果不一定理想,但拥有追求的过程已经让你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有人说我抢救这些喇叭花是热爱生命的善举,我只想说是一种做事的精神更为恰当。不管成功与失败,最起码我们争取过,不放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

  在求学路上,我们需要一份执着;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份坚持;在艰难困苦的生活面前,与病魔殊死搏斗面前,是不是更需要这份不放弃。

  在不抛弃,不放弃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执着,坚强,坦然,勇敢……让我们感受更多的是生命的意义。

  朋友们,无论你的生活里充满阳光,还是风雨交加,阴雨连绵,我们都需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们感受生命意义的同时,去这个过程中拥有那份执着与坚强!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意义 生命 《生命意义》教学设计3篇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1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1年级

猜你喜欢